當你去買茶的時候,商家總會給你各種各樣購買的理由。有些理由看似很有道理,其實不然。忽悠你的理由基本為以下幾條:
一、“茶沒有好與壞,適合就好。”
原本是很有道理的一句話,卻很容易被拿來忽悠消費者。單個茶種類里相比較,一定是需要等級之分的,否則茶葉審評體系從何而來。只是你個人喜好的問題。你可以選擇不同等級的茶,可是這不得必須得建立在你知道等級之上,進行性價比的選擇不是。毫無好壞之分,只會令商家將等級差的茶以高價出售。此合適絕非彼合適。
二、“我這紅茶好,不怕燙。”
小編一直難以理解為何茶葉的好壞需要用這樣的理由。怕燙的紅茶不一定是差的紅茶,不怕燙的紅茶也未必是好的紅茶。每一款茶都有適合沖泡的最佳溫度。或許相較而言,不怕水溫高的紅茶品質(zhì)高的幾率更大,然而必然低一些水溫可以增加它的表現(xiàn)力。
三、“我的茶雖然香氣不好,但是韻好。”
香氣是判斷茶葉好壞的最基本標準,連香氣都沒有,還談什么韻?
四、“我認識×××茶葉大師”
“我認識×××茶葉大師”、“我是×××茶葉大師的親戚”,言下之意,我的茶很好哦。認識xxx就意味著他很懂嗎?呵呵,你們懂的。許多人的認識也僅限于認識。專業(yè)度不需要倚仗任何人吧。
五、“現(xiàn)在不好喝吧?我這茶放上一段時間就好喝了。”
這句話嚴格意義上來說未必是忽悠,普洱茶、白茶、巖茶、鳳凰單樅都存在這樣的情況。在存放后,會變得好喝,或是因為陳化,或是因為退火。但是,絕對不是所有茶存放后就一定好喝的。差的普洱,放100年也是垃圾。烤焦的巖茶,退100年火還是烤焦的巖茶。
六、茶農(nóng)茶才是好茶。
茶農(nóng)的生產(chǎn)條件有限,沒有完善的精制工藝,他們的茶也不一定真的就是好茶。
總而言之,最好的方式就是自己懂,了解不同的茶不同品質(zhì)的表現(xiàn)口感,茶葉審評學是每個愛茶人多少都該學會的一項技能。這對茶,是一種尊重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