欧美亚洲国产片在线观看_欧美亚洲成a人片在线观看_欧美日韩人气精品_精品无码AV在线播放

您所在的位置:雕琢時光 > 茶文化

茶葉氣象“新三訣”為武夷巖茶避害、提質又增值

來源:雕琢時光    發(fā)布時間:2023-10-30    瀏覽次數:473

“七挖金,八挖銀,九挖銅”。流行于福建南平市武夷山茶區(qū)的這句農諺,喻指農歷七月茶園深挖除草好比挖到了金子,其次八月,更次九月。

如今,從海拔100米的丘陵升至2000米的高山,武夷山均有茶園分布。地勢地貌各異,導致氣候多變。位于北部的洋莊鄉(xiāng)海拔高,氣溫低,茶葉發(fā)育期一般遲緩十幾天。

與時俱進,這一傳統(tǒng)農耕時令被大幅修正了。洋莊鄉(xiāng)鄉(xiāng)村振興發(fā)展中心高級農藝師陳明星告知:“2018年以后,全鄉(xiāng)1100多戶茶農七月深挖除草的習慣推到了九月,結果證明更有利于改善土壤肥力,促進須根生長,殺死蟲卵病菌?!?/p>

“九挖銅”之所以破圈為“九挖金”,得益于構建了監(jiān)測精密、預報精準、服務精細的現代茶業(yè)氣象體系,承擔者是省級科技特派員、南平氣象試驗站站長沈長華牽頭組建的武夷山茶科技氣象服務團。

一“看”

從種植、采摘、加工直至儲存的茶產業(yè)全鏈條,都跟氣象變化息息相關。過去,武夷山茶農苦于缺乏茶園氣象觀測信息,無從談起營造適宜茶葉生長小氣候的調控管理;一旦遇到霜凍、干旱、暴雨等常見災害,則損失慘重。

“僅靠城區(qū)氣象觀測點,根本無法滿足廣大茶農的實際需求。”沈長華深有感觸:“如果說靠天吃飯是中國農民的歷史無奈,那么‘看’天事茶則是武夷山茶農的現實企盼?!?/p>

2014年,氣象服務團在星村鎮(zhèn)石源壟村建成首個茶葉氣象觀測站,填補了福建省農村茶葉氣象觀測的空白。隨后,開啟了“智慧茶山”項目建設。

所謂“智慧茶山”,就是依托智慧氣象的物聯(lián)網信息技術,在茶山安裝監(jiān)測站與觀測儀,采集各村茶園小氣候環(huán)境要素與遠程視頻、茶葉產量與動態(tài)庫存信息等,并接入互聯(lián)網形成茶園大數據。

武夷山市朝陽東升茶業(yè)專業(yè)合作社秘書長柴俊說:“無論走到哪里,只要手機屏幕一滑,茶園氣溫、相對濕度、降雨量等數據變化便一目了然,為茶農遠程安排茶園管理提供了極大方便。”

區(qū)分不同海拔和山場等茶園種植區(qū)域,截至2022年,武夷山市建成了母樹大紅袍等29個茶葉氣象觀測站和茶園實景觀測站,并與已有氣象觀測站組網,編織成全省首個茶葉氣象觀測“網眼”。

“觀測站負責收集氣溫、濕度、光照等要素對茶葉生長的影響狀況,搜集的數據可反映方圓500畝茶樹生長及茶園災害情況?!蔽湟纳绞胁杩扑彼L江麗萍解釋道:“通過比對研究茶葉環(huán)境要素的數據,找到茶葉品質差異的原因,反過來指導茶樹種植。”

2021年,武夷山市“智慧茶山”的模式推廣到了寧德市福鼎大白茶區(qū)。

二“用”

修訂茶葉凍害試驗指標,才能最大限度地減損避災。冬春兩季茶樹易受霜凍侵襲的難題,一直困擾著武夷山茶農。沈長華帶領隊員們將強冷空氣來臨前茶樹覆蓋應急防災,向冬前科學安排修剪主動防災轉變,以破解“用”氣象的科學問題。

2021年初,連續(xù)半個多月的三輪強冷空氣南下前,氣象服務團在星村鎮(zhèn)燕子窠生態(tài)茶園開展的凍害指標試驗表明:冬前茶樹修剪與否、薄膜覆蓋與否,不同品種受凍害癥狀程度都有明顯差異。比如,原先認為零下10℃茶葉才會受凍害,但實際上冬前修剪茶樹,只可承受零下6℃的考驗。

當年10月29日,氣象服務團首次在武夷山市開展了冬前氣象預警服務,向全市1.6萬戶茶農定制了4條防凍措施:盡早施肥,冬后修剪,薄膜覆蓋,噴水洗霜。茶農們不再懼怕突如其來的“變天”,茶樹防凍“保衛(wèi)戰(zhàn)”圓滿收官。

“用”氣象還延伸到抗旱。為了摸清旱情成因和區(qū)域差別,氣象服務團攜手茶葉科技特派員,選取武夷山奇苑茶業(yè)有限公司等3家茶園,持續(xù)開展高溫干旱對茶葉產量品質的影響調查,獲取了大量的第一手資料,形成了詳細的針對性預案。

2022年,武夷山市旱情長達4個多月。一些茶農鋪水管引水,以為能緩解葉片蒸騰水分和滿足茶樹肥料分解之所需。豈料,由于水源水量有限,茶樹根系分布不均,加之茶園山高坡陡引水困難,反而造成了一些茶樹枯死。

“不除草,不施肥,不修剪?!睒O端干旱年份,武夷山中連紅生態(tài)茶業(yè)有限公司董事長吳世蓮采納氣象服務團的“三不”做法,結果,位于海拔700多米的500多畝高山茶葉同比增收3000多公斤鮮葉。毛茶審評時,作為茶藝師的吳世蓮認為:“當年肉桂茶的香氣感官更高揚,特征性更明顯,市場行情更理想?!?/p>

三“吃”

中國十大名茶之一的武夷巖茶,連續(xù)6 年位列中國茶類品牌價值第二位。南平市約85%的鄉(xiāng)鎮(zhèn)、50%的行政村、45%的農戶,從事茶葉生產經營活動,全產業(yè)鏈產值達 350 億元。一片看似普普通通的綠葉,正為南平市高質量發(fā)展撬動一個生態(tài)產業(yè)。

武夷山最大的特色和優(yōu)勢就是生態(tài)。如何讓消費者“吃”上生態(tài)優(yōu)良的防偽茶,讓茶農茶企“吃”上品牌過硬的增值茶?給優(yōu)質武夷巖茶發(fā)放氣候“身份證”,開拓茶葉氣候品質認證,事實證明是一條新路徑。

2018年開始,氣象服務團著手這項技術研究,確定了關鍵的氣象因子,樹立了從特優(yōu)到一般的四級評價標準。消費者只要掃一掃茶企產品外包裝的二維碼,武夷巖茶的“身世”就赫然在目,涵蓋了茶園海拔、電話地址、生物防治、氣候資源、品質等級等詳細信息。

武夷山市氣象局局長李梅介紹:“茶葉氣候品質認證借氣象數據來鑒定武夷巖茶的質量優(yōu)劣,是已有武夷巖茶品質感觀評審的有益補充。它具有定點、定時、定量和茶園小氣候等可追溯性,讓消費者買得放心,喝得安心?!?/p>

近3年,武夷山市參評的茶企中有7家獲“特優(yōu)”和“優(yōu)”等級氣候品質認證。7家茶企粗算,每公斤茶葉同比增值200元左右,銷量增加10%以上。2020年,武夷山中連紅生態(tài)茶業(yè)有限公司70多畝肉桂茶認證等級為“特優(yōu)”,每公斤茶葉同比增值700元左右,累計增收30多萬元。

其他知識