欧美亚洲国产片在线观看_欧美亚洲成a人片在线观看_欧美日韩人气精品_精品无码AV在线播放

您所在的位置:雕琢時光 > 茶文化

150去你的“喝茶鄙視鏈”,茶葉的真相只有一個

來源:雕琢時光    發(fā)布時間:2023-10-30    瀏覽次數(shù):454

大約是為了刷優(yōu)越感吧,網(wǎng)上傳出一條 “喝茶鄙視鏈”——黑茶(普洱茶)>青茶>綠茶>白茶>黃茶>紅茶,花茶墊底。

如果茶業(yè)界真的這么排序,那么英國女王伊麗莎白二世情何以堪,她老人家最愛的紅茶處于“喝茶鄙視鏈”的尾端。1972年,大紅袍作為國禮送給美國總統(tǒng)尼克松居然排在第二位,太諷刺了。而作為茶葉的“終結(jié)者”普洱茶居然沒有被茶圣陸羽寫《茶經(jīng)》里,不是很奇怪嗎?

其實,所謂“喝茶鄙視鏈”只是商人追捧和炒作的結(jié)果之一。中國的茶文化博大精深,很多普通的消費者很容易受此類的信息影響。類似的信息還有:

茶的第一泡叫做洗茶,洗掉茶葉含有的農(nóng)藥、灰塵、腳氣等;

絲襪奶茶是指把絲襪當成過濾茶渣的工具;

拼配茶用的都是不好的茶葉,口感不好……

如果以上三個問題,你的答案都是“真的”,那么你和我就是同道中人了。如果不是最近看了一本新書,我還真不知道要被這些似是而非的信息誤導(dǎo)多久呢。

《茶葉偵探》就是我說的這本新書。

正如書名所言,作者曾園就像一個茶葉界的“偵探”一樣要查看現(xiàn)場(親臨茶山和茶室)、采訪證人(采訪茶人)、收集資料(翻閱關(guān)于茶的典籍)等,最后查找出真相。不難看出,這本書作者在查閱史證方面下了一翻功夫了,整本書偏重理性和客觀事實的辯證,但是一路讀下來并不覺得枯燥,心情就像看懸疑劇等待答案揭曉的最后一刻的激動。

頭泡茶到底喝不喝?

正方意見:我們經(jīng)常聽到一些茶藝師的說法——現(xiàn)代社會環(huán)境污染嚴重,加上茶葉制作過程中工人踩茶的腳不干凈,頭泡茶必須倒掉。

反方(曾園)意見:他在《打破第一泡茶的鐵律》逐一對此時行了反駁。

針對茶葉受污染一說,曾園以馬來西亞許玉蓮老師在《茶音八鐸》說法反擊:茶樹一般長在遠離擁擠地區(qū)的山上,空氣明媚清新,完全沒有空氣和灰塵污染一說。

其實,如果曾園老師有機會到武夷茶區(qū)走走看看,就會發(fā)現(xiàn)當?shù)睾芏嗖枭潭荚诓鑸@里裝了天氣監(jiān)測儀,茶區(qū)空氣質(zhì)量一目了然。究竟有沒有受污染,用數(shù)據(jù)說話了。

至于茶葉加工過程用腳踩茶,曾園先是不服氣地提出葡萄酒也要用而腳踩葡萄啊,傳說哈瓦那雪茄還用了少女大腿上汗水呢。接著他引用了《漫話普洱茶.金戈鐵馬大茶葉》一書中,鄒家駒對云南老茶人的訪談中聊到“腳揉茶”是傳統(tǒng)茶行里的常識,腳是洗過的、干凈的,符合衛(wèi)生標準。

相比之下,我更認可曾園的說法。在我看來,第一泡茶簡直是茶葉的精髓所在,倒掉可惜了。至于如何處理,曾園在文章里也提到茶人何作如先生的方法:用另一個公道杯裝著,放在玻璃溫茶爐上保持溫度,留待最后兩泡茶泡淡去的時候提升陳香和濃度,依他泡老茶的豐富經(jīng)驗認為老茶早已蕩滌塵埃,非常潔凈,就連茶渣也應(yīng)該喝掉。

因此,我宣布第一次辯論,曾園勝。

絲襪奶茶真的用絲襪過濾嗎?

這首題是客觀事實題,沒有什么可爭論。

在《廣東人的茶》里,曾園列了一個小標題專門寫絲襪奶茶。他是這么寫:“絲襪奶茶”的制作與絲襪卻沒有關(guān)系,只是因為過濾茶葉的濾網(wǎng)成分為棉紗,被茶汁浸染后疑似絲襪顏色,故名。讓有些人失望了?

真的有點失望,絲襪奶茶很容易讓人眼前浮現(xiàn)長腿美女一寸寸地把絲襪往腿上面撥的浪漫畫面,也許絲襪奶茶要像鐵觀音、碧螺春、西湖龍井等茶有一個動人的故事才好呢。

拼配茶真的口感不好嗎?

拼配茶就是將幾種不同的茶葉按一定的比例混合而成的茶。

在茶店里,我經(jīng)常聽店員跟顧客說:“我們這是拼配茶,價格比較劃算?!彼自捳f,一分錢一分貨,便宜沒好貨。很多人理所當然地認為,拼配茶不好,口感不好了。

其實不然,拼配茶的初衷是取各個茶的優(yōu)勢拼成一款好茶。說到這里,你可能想不到錢鐘書居然是拼配高手。在楊絳的《我們仨》里說過,他們回國買不到立頓紅茶,他們就用三種上好的紅茶葉摻合在一起作替代:滇紅取其香,湖紅取其苦,祁紅取其色。

曾園在《茶葉拼配師錢鍾書》里提起這件事,估計很多人會改變對錢老的印象:原來他是拼配高手啊。

因此,如果正方意見是拼配茶口感不好,那么曾園的辯論意見則不見得了,拼配茶好不好主要看怎么拼,有的好喝,有的不好喝,如是而已。

從這本書里,我還知道另外三個關(guān)于茶的盲點:

很多茶商炫耀自己的茶之所以好就是因為只采一芽一葉(茶界說法叫一槍一旗)。曾園說:“中國人也許誤會了宋徽宗“凡芽如雀舌谷粒者為斗品”這句話里的“斗品”,很多書籍將“斗品”解讀為“最佳品質(zhì)”,其實是不準確的?!?/p>

還有,宋徽宗將好茶的標準講得非常到位了——香甘重滑,即現(xiàn)在的香甜厚滑。

再有,18世紀全球首富潘啟官和19世紀全球首富伍秉鑒都是靠誠信經(jīng)營世界范圍內(nèi)的茶葉貿(mào)易,而這兩個人祖籍地都是福建省。

魯迅說:有好茶喝,會喝好茶,是一種清福。

能享清福的前提是甄別得了茶葉里的真真假假,起碼不至于被類似于“喝茶鄙視鏈”所迷惑?!恫枞~偵探》從茶道、茶人、茶趣、茶戰(zhàn)、茶貿(mào)、茶探六重視角發(fā)現(xiàn)真相,倒是值得嗜茶之人一讀。

不過,可能地緣關(guān)系,作者長期寓居廣州,文章又大多發(fā)表在《南方都市報》《南都周刊》,潛在的目標讀者就是廣州、香港澳門三地居民。因此,本書著墨最多就是普洱茶文化,茶戰(zhàn)與茶貿(mào)也是集中在18、19世紀的廣州與外國的事件。因此,不喜歡普洱茶的讀者大可安心繞過本書。

原創(chuàng)文:靈林玖玖,圖片來自網(wǎng)絡(luò),侵刪。

其他知識